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焦虑有关,本病还可能与生理因素、饮食因素、肠道微生态失衡、胃肠动力学异常等有关,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建议及时就医诊疗。
1.焦虑:
焦虑可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分泌异常、血流量减少等,进而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还可能伴随胃灼热、乏力等症状。
可采用听音乐、冥想、瑜伽等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
2.生理因素:
吸烟酗酒、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生理因素,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肠易激综合征。
需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同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3.饮食因素:
长时间暴饮暴食或者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如麻辣火锅、咖喱、碳酸饮料、咖啡等,可能会刺激胃肠黏膜,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洋葱等)及高脂食物(如肥肉、炸串等)等。规律饮食,保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4.肠道微生态失衡:
肠道内乳酸菌、厚壁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等,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需要合理休息,保证充足失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也可适量摄入酸奶或服用肠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可改善肠道微生态。
5.胃肠动力学异常:
胃肠动力出现增强、减弱、痉挛等异常,可能会出现腹胀、排便异常等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可选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如缓解肠道痉挛的消旋山莨菪碱片、调节胃肠动力的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
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以上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