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一天,发现自己开始腹痛?腹胀?还时不时的排便困难?
由于实在不舒服,于是去了医院。医生说这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IBS)。而且,似乎类似这种症状的人还不少呢!
那么问题来了:这肠易激综合征是怎么个回事呢?接下来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影响大肠(结肠)功能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患者常感到腹部有紧绷感、胀气,有时在排便后症状会有所缓解。此外,还可能伴有排便不尽感、黏液便等。这些症状虽不危及生命,但长期存在会显著降低生活质量。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而言,排便难题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挑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经历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难以排出的情况;而腹泻型患者则可能频繁排便,粪便稀薄如水。部分患者还可能经历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使得排便变得不规律且难以预测,进一步加重了心理负担。
尽管肠易激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失调、脑-肠轴互动异常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食物不耐受、应激反应、肠道感染史等也可能是触发或加重症状的因素。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并结合体检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医生会询问详细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及与饮食、情绪的关系等。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结肠炎、息肉等器质性疾病。
生活方式调整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主要包括:
饮食调整:避免触发食物(如高脂、辛辣、高纤维食物),增加可溶性纤维摄入,保持水分充足。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尤其是排便习惯,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适量运动:适度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戒烟限酒:烟酒可加重肠道症状,应尽量避免。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不同,医生可能会开具解痉药、止泻药、通便药或抗抑郁焦虑药物等,以缓解症状。
益生菌与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环境。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对于缓解由心理压力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尤为有效。
肠易激综合征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心理调适至关重要。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此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一环。
总之,面对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我们应保持积极态度,通过综合的生活干预、合理的医学治疗及必要的心理调适,共同应对这一挑战,恢复肠道健康,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